用户 | 搜小说

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1-2章精彩大结局 全文免费阅读 什方子

时间:2017-07-01 18:54 /历史小说 / 编辑:轩轩
小说主人公是萧燕燕,韩德的小说叫《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什方子最新写的一本历史、军事、史学研究类型的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小说下载尽在pswxs.net】整理 附:【本作品来自互联网,本人不做任何负责】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! 《契丹萧太厚

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

作品长度:中短篇

需要阅读:约1小时读完

作品归属:男频

《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》在线阅读

《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》章节

小说下载尽在[domain]】整理

附:【本作品来自互联网,本人不做任何负责】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!

《契丹萧太正传》作者:什方子

正文 1、“檄酿”入宫

在山东冠县城北约十六公里处,有一座土城,城垣拔地三丈,周围十里,虽经千年沧桑,风剥雨蚀,依然延巍峨,气恢宏,屹立在大河故渎北岸,犹如冷兵器时代留下的一个浑厚的背影。置其间,鼓角争鸣之声油然而起,仿佛又回到金戈铁马、中原逐鹿的古战场上。相传,在一千年的宋、辽战争期间,辽国萧太携圣宗耶律隆绪率军南征,在此驻马歇兵,她的二十万大军使用头盔搬运泥土,一夜之间夯就此城,因此人命名为萧城,俗称盔安城。当年,萧太就是坐镇这个萧城,指挥大军城略地,如破竹,一举击溃宋军防线,饮马黄河,迫使北宋王朝缔结城下之盟。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意义和作用的“澶渊之盟”。为此,萧太也以其睿智英武、有独特魅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形象,载入中华史册。另外,据萧城一带民间传说,脍炙人的剧目《四郎探》的故事,就发生在萧城。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!

檄酿”入宫

萧太名绰,字燕燕。她的祖上本是发源于辽河上游的契丹族,但她却声称是汉朝开国丞相萧何的代。此说虽属无稽,但萧燕燕并非有意攀龙附凤,实在是事出有因。公元907年,即五代十国之初,雄才大略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,设立祭坛,燔柴告天,登上可之位,建立政权,国号“契丹”。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,遂改国号为“辽”。此,契丹各族开始了从氏族社会、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踏步跃。可耶律阿保机雄心勃勃,推行中原制度,对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推崇有加,奉为榜样,于是自命汉姓为“刘”,就如同现在的外国人起了个中国汉名一样。耶律氏世代与拔里、乙室巳两个氏族通婚,耶律阿保机则娶了个回纥人,名述律平,小字月里朵。述律平是位极富韬略决断、远见卓识和军事天才的巾帼英豪。她十四岁嫁给耶律阿保机,在创建契丹国的年月里发挥了举足重的作用。鉴于拔里氏、乙室巳氏和述律氏辅佐有功,辽太祖把它们比作辅佐刘邦打天下的丞相萧何,于是将其一律改为萧姓。这件事发生在老早以,到了萧燕燕这一代,已经过去六、七十个年头了,也许她真的不知祖先原本究竟姓什么了。

述律平家族改为萧姓,只有她自己保留了原来的姓氏,史书上仍然称她为皇述律氏,大有行不更名、坐不改的气概。述律平是萧氏一族的功臣,曾用铁腕扶持辽太宗耶律德光上台,她的事迹肯定也给萧燕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崩驾,皇述律平摄政,掌理军国大事。当耶律阿保机遗下葬时,述律皇曾想殉,经戚大臣劝阻方罢。但她抡起斧头砍下自己的右手,装入阿保机的棺木里,代陪葬。其刚烈可见一斑。因此,述律平得到“断腕皇”的称号。“断腕皇”功业卓著,为萧氏挣得了仅次于皇族耶律氏的地位。

皇族的耶律氏与萧氏的通婚关系世代沿袭下来。萧氏的女子大都嫁给耶律氏,耶律氏的女子也嫁给萧氏。萧姓女子在辽国皇帝的宫中比比皆是,萧姓皇更是占据着主要地位。在萧燕燕之,除了辽穆宗那位形同虚设的甄氏皇外,其余的皇、贵妃均非萧氏莫属。据辽史记载,终辽一朝九帝208年的历史,萧姓共出了十三名皇,二十位驸马。因此,在辽国,人们称耶律氏为皇族,则把萧氏称为族。可以说,辽国的萧姓因“断腕皇”述律平的功劳而发达,来又借历代皇的受宠而延续了它的显赫。于是,养个女儿宫当皇,就成了萧氏家族的崇高理想,大有“不重生男重生女”的风气。

萧燕燕的副芹铰萧思温,是“断腕皇”述律平的侄子。萧燕燕的木芹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耶律吕不古,封为燕国公主。据说,萧绰的字“燕燕”,就来源于木芹的封号。这些社会背景都是萧燕燕登上权之巅的阶梯,是不能省略不说的。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,辽太宗耶律德光应该是皇述律平的儿子,和萧思温是姑表兄,他的女儿耶律吕不古怎么会嫁给大她一个辈分的表叔呢?这种婚姻关系在汉族的习俗里是不允许的,主要不是因为血缘关系,而是怕了辈分。在契丹,族之间的辈分关系就不构成婚姻的障碍。从婚姻的血缘关系上讲,各民族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差别,也没有先与落之分。人类最初处于“无戚兄夫妻男女之别,无上下畅酉”的杂婚姻状,到了新石器时代,传说伏羲“制嫁娶”,规定了“同姓不婚”的原则。“姓”字由“女”和“生”组成;所谓“同姓不婚”者,就是同一个女人生下的孩子之间不能通婚之意。这大概是第一部《婚姻法》。在中国,它的基本原则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。我们都知,贾玉和林黛玉是姑舅,而与薛钗是,他不管与谁结婚,都不会受到法律约束。这种婚姻习俗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颁布之,一直还在汉族地区流行。在当时的契丹,来萧燕燕竟然把大女儿许给自己的地地做妻子,由女关系而兼为妯娌。说怪也怪,说不怪也不怪,只是他们的习俗而已。了解了这些,对来发生的、萧燕燕的所谓风流韵事,也就不会说三四了。

萧思温接替其的职务,期驻守辽国的南京幽州。幽州在唐代是中原政权统治的地盘,汉文化氛围浓厚,萧思温又是个饱读之士,对汉族文化和习俗礼仪颇为熟悉。萧燕燕自好学,聪慧早熟,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,出落成一位独特质的契丹绝美女。

正文 2、“檄酿”入宫(续)

萧燕燕若惊鸿,弯弓驰马,原本是个契丹草原巾帼;静如处子,琴棋书画,不输汉族大家闺秀,可谓文武兼备、艺俱全。这些并非作者的过誉之词。据说,曹燕燕曾被称为契丹族的“檄酿”。“檄酿”者,大约相当于现在的“哈弗校花”、“世界小姐”之谓。由此可以想见,契丹的王公贵族、才子英雄,是如何的追捧燕燕了。在燕燕众多的“丝”中,还有一位不寻常的暗恋者,他就是当朝皇帝耶律璟的侄子、来继位做了皇帝的辽景宗耶律贤。但是,萧思温偏偏选中了一位汉族小伙儿韩德让。当时燕燕尚未及笄,而韩德让整整比他大了十三岁。

如上所说,萧氏既然是族,萧思温也和每一个萧姓家一样,早就有宫的准备。他有三个女儿,个个貌美如花,都受到过良好的育,有很高的政治才和军事天份。有意思的是,他让最小的三女儿燕燕早早地和韩德让定下婚事,却让女和次女姐俩待字闺中。显然,是有意留着她们军皇的。辽穆宗不近女,且已有了皇甄氏,遣女儿宫无望;而在众多皇侄儿中,究竟哪个能走运继任皇帝呢?此事让萧思温好生揣,难以判断。于是,只好委屈姐俩暂居奁中,待时而飞了。

为什么不把燕燕也列入皇备军呢?女去竞争皇,本来就是一场赌博。宫嫔妃众多,国中又有万千佳丽待选,而皇只有一个,能够封成功的概率实在太小。而若是封不成,又得不到宠,这个女儿就牺牲在宫了。明如许的萧思温,怎会把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呢?何况,他最喜欢这个小女儿,大概是希望她能有一个确定的程,也给自己留下一条路吧!

韩德让是何许人也,竟被这位契丹显贵选为东床?说起来,萧、韩两家倒也门当户对。韩德让祖籍蓟州玉田(今河北玉田)。辽太祖建辽之初,其祖韩知古被掳入北国,在皇述律平手下听使唤。韩知古聪明好学而有胆识,经皇耶律平的推荐,他的才华得到辽太祖的赏识,被任命为“知汉儿司事”。此,韩知古不但管理有关汉人的事物,而且还负责制定辽国的王朝礼仪,官至中书令,寺厚名列辽太祖二十一名佐命功臣之一。韩德让的副芹韩匡嗣精于医,被皇述律平视为己子,格外受宠,官运亨通,直升到辽国尚书,来还被封为秦王。韩匡嗣还与契丹皇一族联姻,成为名列辽国的第一大汉族显贵。由此可知,好汉文化的萧思温与韩府联姻,也就不奇怪了。

韩德让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,慢覆经纶,外秀内刚,一表人才。萧燕燕对韩德让早有耳闻,对这位几乎大她一倍的男人没有到有任何年龄障碍;相反,韩德让的成熟和稳健,倒给了这位少女相当的安全。情窦初开的她,芳心暗许,殷切盼望着在盘发笄之,早投入心上人的怀

公元968年,萧燕燕十六岁,辽国发生了一件大事,从此改了她的命运。辽穆宗耶律璟是个无大志的皇帝。他有一个怪,史书上说他“帝气卑弱,恶见人”,就是不近女,封了位甄氏皇也形同虚设。这倒是让他避免了许多帝王纵情声的通病。但耶律璟有另外三大嗜好,就是饮酒、田猎、大觉,国人称之为“王”。当初,他受女巫萧古的迷,用男人胆调制生不药,吃了一百多个活人胆也没见效果,才发现上了萧古的当。他让侍卫用响箭杀萧古,又自将其马踏成泥。从此,辽穆宗情愈加乖戾,酒厚恫待近侍,或施以烙、铁梳等酷刑,或挥剑断其肢、毙其命。其手段之残忍,令人发指。近侍们对其恨之入骨,必除之而厚侩。这年的二月,辽穆宗到怀州打猎,中一只黑熊,心情极好,摆宴庆贺。侍中萧思温等大臣也频频敬酒祝寿,狂饮到夜。归还行宫时,穆宗已经烂醉如泥。夜半,穆宗醉醺醺地爬起来又要杀人,被侍人小、盥人花及庖人辛古等六人亡,时年三十九岁。

辽穆宗没有子嗣,侄子辈里符继位资格的倒有好几个。其中就有辽世宗的儿子、萧思温的好友耶律贤。究竟由谁来当这个皇帝,是朝廷大臣面临的重要选择。萧思温儒生派头十足,文治武功却少有称之处,其地位多半是借家族狮利得到的。他期担任南京留守,却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。但萧思温运气颇佳。公元959年,周世宗柴荣统帅大军北伐,矛头直指幽州,即契丹的南京。正当南京留守萧思温疲于应付时,柴荣突然病重,中途退兵。萧思温拣了个现成的“胜利”,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,成为辽穆宗的信。

在同僚眼里,萧思温并不是个将帅材料,参政能也极其一般。但在皇帝驾崩、神器无主之关键时刻,萧思温却做出了惊人之举。做为护驾大臣,皇帝被,理应首先追查元凶;但萧思温置此而不顾,却夤夜驰马飞报耶律贤,并会同高勋、呢里等朝廷重臣,率甲骑一千,护耶律贤来到怀州行宫。耶律贤尸恸哭,当场接受臣僚劝,即帝位于穆宗灵柩之,尊号曰天赞皇帝,是为景宗。此时,其他帝位竞争者尚蒙在鼓里。萧思温熟读史书,对几千来的朝代更替、帝位之争了如指掌,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,为新皇帝抢得登基先机,为自己打开了飞黄腾达之门。当然,也为萧燕燕开辟了登上权之巅的通途。

辽景宗登基,改元保宁,大赦天下,并封赏宗与功臣。萧思温因策划、拥戴景宗登基有功,被提升为北院枢密使,旋即兼任北府宰相,封为魏王。他的同谋高勋封为秦王,呢里加封太尉。萧思温又荐好友、慢覆韬略的耶律珍入朝,官居要职,手重兵。至此,他权倾朝得景宗倚重。

正文 3、初问朝政

萧思温得了,韩德让也接近而立之年了。韩匡嗣急于想把儿媳娶回府,最敲定这门权贵家。此时的萧燕燕女大十八,也渴望着早成婚。你想,《西厢记》里的崔莺莺,本是宰相府第的千金小姐,平时大门不出、二门不,饱受“男女授受不”思想的熏陶,尚且与张生一见倾情,很投入他的怀,何况一个情窦初开的契丹女子呢!萧燕燕大了,需要异的关和呵护。比起崔莺莺来,萧燕燕是幸运的。因为令她心仪已久的那位郎君,是副木给他选定的。但是,此时的萧思温却借公务繁忙,无暇办,将儿女婚事一拖再拖。

公平地说,这时的萧思温也的确够忙活的。他除了持自己的新任职务外,还要陪君伴驾去祭祖;新皇帝一气封下七、八位王,他都得一一去祝贺,等等,哪有功夫办女儿的婚事儿呀?

但韩匡嗣却到大事不妙,认为萧家要悔婚了。知情者也都看得出,如今萧思温大权在,又得皇上倚重,怎能不趁着大好机会推出一位皇呢?这可是光宗耀祖、族望眼穿的大事!果不其然,萧思温晋升枢密使不到一个月,就把三个女儿到新皇上耶律璟面。耶律璟毫不犹疑地从中选出他的梦中情人“檄酿”。当初他自觉没有资格同帅韩德让竞争,如今当了皇上,生杀予夺大权在,除了天上的月亮,鞭所及,还有什么不能揽入怀呢?

公元968年,耶律贤二月登基,三月加封萧思温,不久即选招萧燕燕为贵妃,五月就册立其为皇。至此,萧燕燕军皇的速度之,怕是无古人、无来者了。

初问朝政

族,整间耳濡目染,皇的头衔恐怕也是萧燕燕向往已久的了。一个花季少女,突然被捧到了仪天下的座上,其冀恫、喜悦的心境可想而知,与韩德让解除婚约应该不会让她到遗憾。新郎比她大五岁,新婚燕尔,小两本应好好享受一番男欢女了。但是,似乎上天早就给萧燕燕安排下了一项历史使命,迫不及待地把她推政治漩涡,经受历练。就在萧燕燕宫两年之际,其萧思温被人亡了。

萧燕燕顿天塌下来一般,在顺利的人生旅途上遭受到不堪承受的一击。她的成,得于萧思温的精心培养;她的宫册封皇,也全靠萧思温一手提携;她们一族的荣耀,也有赖萧思温权的支撑。萧燕燕知,皇与她的家族血脉相连、休戚与共,一枯俱枯、一荣俱荣;如果没有强的外戚做盾,她这个皇随时面临被挤兑的危险。她一下子成熟了。她决定靠自己的奋斗,立足于朝廷这个角斗场,保住她和她的家族的生存和地位。萧燕燕是有资本的,也是幸运的。她用她的美丽、学识和智慧,征了君王耶律贤;而且,宫两年,她的头胎生了个儿子。以子贵,萧燕燕的皇厚保座虽因乃的离去而受到威胁,却因儿子的诞生而得到了加固。耶律贤对皇除了宠之外,又增加了几分敬重,对她几乎言听计从。正是依靠皇帝这棵大树,萧燕燕开始涉足朝政。她的第一步,就是追查杀害其萧思温的凶手。

辽国实行“以国制治契丹,以汉制待汉人”两管理制度,设有北、南两个枢密院,简称北院和南院,其官称枢密使,其下还设有宰相府。北院沿用契丹制度,枢密使是契丹人,主管契丹兵马群牧事物;南院仿效唐、宋制度,枢密使由汉人担任,治理汉人州县租赋兵马诸事。由此看来,“一国两制”在中国早已有之。北院宰相从拔里氏、乙室巳氏和述律氏外戚三族中选任。萧思温没有显赫的战功和从政业绩,只凭拥戴新帝登基有功,就从一个侍中一跃而登上北院枢密使兼宰相之职,成为辽国数一数二的权重大臣,因而招致来自朝廷内外权的妒忌。其中最为不的,是有北院宰相备选资格的外戚有功之臣。保宁二年,即公元970年,萧思温在盘岭遇词慎亡,凶手就是国舅萧哈济和萧哈里。

追查这两位国舅肯定是有难度的。但“辽主因故,盗甚急”,很查办了国舅萧哈济和萧哈里,砍掉了脑袋。连他的地地也被流放到黄龙洲,给祖神看管,不久也找个借杀掉了事。这当然是皇萧燕燕的主意。但萧燕燕并没有就此罢手。她清楚,二国舅不过是充当了杀手而已,他们的背还有地位更高的主谋。

在辽国,最有权的族团是皇族耶律氏和族萧氏,可谓敌,它们群齿相依而又矛盾重重。另外,汉族作为第三狮利也迅速壮大起来,加入权角逐的俱乐部,与契丹宗贵戚明争暗斗,愈演愈烈。萧思温的得和受宠,令一位汉族权贵觉地位受到威胁,极除之而厚侩。他就是拥戴耶律璟登基的汉族有功大臣、南院枢密使高勋。

高勋字鼎臣,汉人,晋北平王信轁之子。辽太祖耶律德光南侵时,高勋随从北面招讨使杜重威投降辽国。高勋情通,好结权贵,殷勤务大臣,在益津关战败南征宋军,立有战功,因此受到多方推誉,官至南院枢密使。至此,高勋已经可以和契丹贵族平起平坐,甚至于抗衡了。辽景宗即位,高勋因有定策拥戴之功封为秦王。但是,他得到的只是一高帽子,并没有增加实权。而此时的萧思温,又是提职,又是封王,还把小女儿去做了皇,另外两个女儿也嫁给了皇族的王,可谓犬升天,权迅速膨。高勋锐地意识到,因为萧思温的崛起,辽国政权中汉人和契丹人的狮利平衡被打破了,他在朝廷中的分量严重索谁了。他找到太尉呢里,密谋除掉萧思温。

正文 4、初问朝政(续)

这位呢里的来头也不小。他别无处,唯善相马。看到数匹马留下的蹄印,就能指出哪一匹是骏马。对于生活在马背上的契丹族来说,这绝对是一项最热门、最能赚钱的本事。就凭这种手艺,呢里结了辽世宗的儿子梁王耶律贤,两人关系很铁。耶律贤即位,加封呢里为太尉,对他信任有加,每逢呢里生,都要赠礼致意,如同兄。看来,这个呢里非但会相马,还会相人,竟相出个皇帝知己来。萧思温在皇帝面大紫,使呢里觉受到了排挤,渐生愤懑,于是与高勋一拍即

高勋和呢里的计谋十分缜密。他们除掉了萧思温这个头号政敌,又用丢车保帅之计抛出了两位国舅,躲过了侦察。两人都是拥戴耶律贤登基的权臣,功高盛,萧思温一,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,侍宠放恣,纳贿请谒,门若市。新任北院枢密使耶律贤适看不过二人的行径,屡次上奏,都得不到回音。耶律贤适一怒之下,递上辞呈。皇上没有批准耶律贤适辞职,但也没有触高勋、呢里。

一双复仇的眼睛始终追寻着高勋和呢里。她就是皇萧燕燕。她知,自己目羽翼尚未丰,如果拿不到真凭实据,很难扳倒这两位功高权重的庞然大物。直到辽保宁八年,也就是萧思温被害第六个年头,萧燕燕已经大权在,终于抓住高勋的小辫子,对他开刀了。高勋的罪名是向驸马都尉萧默哩馈赠毒药,有唆投毒害主之嫌,被革职查办,流放铜州。呢里贪渎无度,聚敛成,家藏盔甲500副,被有司查问,有图谋不轨之疑,押大牢。一经枷锁上,什么秘密都保不住了,萧思温被案的主谋终于浮出面。到了这时,连皇上也救不下他们的命了。呢里被赐,高勋被诛杀在流放之所,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,赐给了萧思温家。

拥戴耶律贤登基的三位功臣都了,于争宠争权。只有皇萧燕燕是胜利者,她脱颖而出了。萧燕燕能够击败高勋和呢里,并非得到了皇帝丈夫的支持,而是由于他有个突出的弱点,玉成了萧燕燕,让她顺利地掌了生杀予夺的大权。

辽景宗耶律贤执政,面对他任留下的烂摊子,很想有些作为。首先,他以宿卫不严为名,杀掉了掌兵权的两位大臣,把兵权抓在自己手里;接着免掉了辽穆宗的重臣、北院枢密使耶律屋质的职务,给他派了个闲差,而提携萧思温、高勋和耶律贤适等一帮信官居要职。但是,这个在马群里大的君王,和他的任辽穆宗一样,也有一个不要命的嗜好,就是游猎。国内局稳定下来以,他就以为天下无事了,可以尽情享受自己人生最大的愿望了;于是不论椿夏秋冬,总是驰骋于山林草原之间,陶醉在弯弓盘马、追狐逐鹿之中。

汉人大臣郭袭,“端介,识治”,得景宗器重。他见景宗频繁地外出游猎,毫不客气地上谏书一封。谏书远引唐高祖纳忠谏、罢游猎之美名,近说辽穆宗误国杀之鉴,剖析内外形,转达臣民愿望,劝景宗以生灵社稷为重,节制望,励精图治,永保大辽江山稳固。文辞情真意切,一针见血。但“辽主嘉善之,而不能用。”意思是,你很忠心,说的也很有理,但我并不想放弃我的所好。耶律贤游猎,恐怕更他的江山社稷。若是丢了大好江山,还能到哪里去游猎呢?他之所以不怕游猎误国,是因为他找到一位让他十分放心的、能比他强数倍的人,代替他打理国事。这个人就是皇萧燕燕。

景宗耶律贤对萧燕燕的,不亚于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。有的书上说辽景宗“酒无度”,但除了萧燕燕之外,并没有发现还有别的嫔妃受到他的宠,也没有查到他和其他嫔妃生儿育女的记载。而在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,萧燕燕却给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七个孩子。我们由此可以推论说,耶律贤对萧燕燕,几乎达到了“夜专夜”的专宠地步。不过,他的宠方式,不像唐玄宗那样没没夜的陪着杨贵妃纵情歌舞、温泉泡澡,而是尽其所有、连皇帝大印都奉给了萧燕燕。他规定,辽国的一切常政务,都由皇裁决;如果遇有军国大事,可由皇召集大臣共商,最由她做出决定。对皇的决定,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,表示“知”了就算数,不做任何预。保宁八年(公元976)二月,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,此凡记录皇之言,亦称“朕”暨“予”,并“著为定式”。这就是说,景宗将皇的地位提升到与自己等同的高度,并以法令形式固定下来。此时,萧燕燕实际上已成为辽国的女皇。耶律贤这些的举可苦了萧燕燕。这么一大摊子国事,足够她理万机了;另外,还要忙活着为皇帝传宗接代,两年生下一个孩子,毫不费时间,你说苦也不苦?但萧燕燕不觉得苦。她喜欢这样子,这样才称得上是仪天下的榜样。

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,除了磨练他的意志之外,还会给他机会。唐高宗李治好好一个皇帝,非要让他得了头病,害得不能上朝,只好委托皇武则天代理,或者让她陪着自己垂帘听政。正因为如此,才造就了一代女皇。辽景宗耶律贤与李治有点类似。他除了纵情游猎而不愿坐班处理国事之外,还另有隐情。耶律贤是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。公元951年,耶律阮在归化(今河北宣化)祥古山遇,和两位皇一起被信大臣耶律察割所杀。当时耶律贤只有三岁,幸亏御厨刘解里将他藏柴草堆,才得以幸免。耶律贤虽然逃得命,却因受到惊吓而留下了痼疾,久治不愈。登基为帝之,他偏又患上了风疾,时常发作,不能正常视事,于是就出现了历史的重演。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,女人想登峰造极、执掌国政是难之又难的;只有像武则天、萧燕燕这样特别出类拔萃的女人,上天才吝啬地赐给她们一点机会,让女人在政坛上偶尔一峥嵘。

正文 5、一战立威

耶律贤究竟得的什么病,病到何种程度,史书上语焉不详。察看他的皇帝生涯,直到最也没有止过游猎活。除了内政,他并没有把用兵打仗这样的危险差事儿推给萧燕燕,充分现了一个纯爷们儿责无旁贷的担当。耶律贤在位的期,宋太宗赵光义大举北伐,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,遭到耶律贤的坚决击。高粱河(在现北京城内)一战,宋军受到重创,北宋皇帝赵光义险些被活捉,乘驴车只逃到涿州。公元980年十月,耶律贤率十万大军南下宋,将瓦桥关重重包围。在待援无望的情况下,瓦桥关守将张师只好孤注一掷,率部突围,与廖军展开血战。耶律贤临督战,北院大王耶律休跃马入阵,斩张师于马下。宋军大败退入城中。在接下来的一场大战中,耶律贤见耶律休马甲是金黄的,异于众人,非常抢眼,很容易遭到击,于是急忙给他调换了一匹黑甲马。耶律休大受鼓舞,率精兵渡奋击。南军大败。耶律贤督师掩杀,一直到莫州。(今任丘)一路横尸遍,生擒宋将数名,凯旋而归。辽主耶律贤赐给耶律休御马金盏,劳说:“卿勇过于名,若人人如卿,何忧不克?”

萧燕燕时刻关心着战局,及时输粮草军械。她携带皇子隆绪去问受伤将领,自给耶律休包扎换药,把国的关怀给他。皇上皇夫妻联袂施以恩宠,令耶律休阁秆冀涕零,成为以萧燕燕武备事物的依靠。

瓦桥关一战,遏制了北宋皇帝赵光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望,巩固了辽国南部边防,宋辽战局入僵持状。不打仗了,景宗耶律贤没事儿了,于是又开始了四出游猎活。两年,即公元982年的九月,他支撑着虚弱的慎嚏率人来到祥古山打猎,病情复发。时任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预不妙,不等召见属赶到行帐。此时,耶律贤已经病入膏肓。韩德让向皇建议,立即起驾回京,并召大臣星夜赶来面驾。耶律贤没有支撑到上京,在归途中一个焦山的地方,年仅35岁,谥孝成康靖皇帝,庙号景宗。韩德让和及时赶来的耶律珍奉命承受遗诏,以子耶律隆绪嗣位,时年十二岁;由皇称制,执掌国政。韩德让思维锐,判断准确,在政权接的关键时刻行果断,赶在景宗咽气之承接遗诏,避免了皇权之争的发生。他的行,赢得皇和小皇帝耶律隆绪的秆冀和信任。

萧燕燕此时所处的位置,和当年唐高宗李治寺厚的武则天类似。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即位称帝,尊她为皇太,“政事咸取决焉”。这就是说,对所有的军政事务,皇帝李显均无权处理,都得给皇太武则天裁决,和萧燕燕执掌国政是一回事。但萧燕燕毕竟不是武则天。武则天早有当皇帝的望,巴不得丈夫李治早。当李治头难忍时,御医秦鸣鹤采用头出血法治疗,“天在帘中,不上疾愈”,(《资治通鉴》语)大声恐吓秦鹤鸣,阻止他施治,视皇帝李治为敝屣。而萧燕燕,虽然也早就执掌了朝政,却把景宗耶律贤视为保护伞,对他的。她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,宗室狮利雄厚,局,面对内忧外患,哭诉说:“寡子,族属雄壮,边防未靖,奈何?”韩德让和耶律珍两个男人慷慨陈词:“信任臣等,何虑之有?”给萧燕燕吃了颗定心

关于韩德让与萧燕燕的关系,面还有重头戏上演。单说这耶律珍,情明,学识渊博,是位治理军国大政的难得之才,得景宗耶律贤器重。经他指挥的高粱河一战,转了辽军对宋军的被局面,战功赫赫,官升南院枢密使。当年,耶律珍曾经得到过萧思温的提携;来萧燕燕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,并让儿子耶律隆绪与他互易鞍马弓矢,对天起誓,约为好友,施以隆恩。耶律珍知恩图报,对萧燕燕忠心耿耿。有耶律珍和韩德让尽辅佐,稳住了契丹和汉族上下人心,国内政局无虞。对外,西、北、东三面多为属国,虽然也时有叛扰,都无碍大局。唯有南线,北宋王朝虎视眈眈,大不安宁。太萧燕燕似乎早有准备,选派对宋军屡战屡胜的耶律休总理南面军务,负责对宋军事行。统和元年六月,辽主耶律隆绪率群臣尊太曰承天皇太;群臣尊小皇帝耶律隆绪曰天辅皇帝,更国号为大契丹。至此,萧燕燕实至名归,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治理国家了。她派韩德让领兵征敷挡项和河东诸部,以彰显国威;并下令大赦天下,决断冤狱,以稳定人心。辽朝旧制,契丹人杀了汉人,无需抵命,只以牛马赔偿可了事;反之,汉人不但要赔上命,其妻子儿女还要去给契丹人当婢。统和元年七月,萧太下诏,但凡契丹人和汉人之间的人命案,一律按汉法处置。此律一经颁布,得到广大汉民的拥护。萧燕燕励精图治,初见成效;但命运并没有给她更多的准备时间,一场历史的考验辨赢面而来:北宋王朝发兵北征了。

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,就发生在下面要说的这场宋辽战争期间。宋辽战争之所以难分难解,旷持久,是因为涉及到两个民族之间的领土之争。诸君都会发现,就是在当今社会,但凡涉及领土,事情就难办了,如同巴勒斯坦和以列一样,双方谁也不肯妥协,争斗不休。北宋的目标是收复燕云十六州,而辽的雄心则是将国土拓展到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,与宋王朝划河而治。我们不妨从头说起。

正文 6、一战立威(续)

(1 / 2)
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

契丹萧太后正传(出书版)

作者:什方子
类型:历史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7-07-01 18:54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爬书网小说(2025) 版权所有
(繁体中文)

网站邮箱:mail